數控加工中心是模具制造企業的關鍵設備,加工中心操作工對其使用水平影響加工零件的質量和生產效率。模具結構的復雜程度和單件小批量的生產特點,決定加工中心操作工的工作特點是知識密集、技能要求高并需要經常思考以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等。高質量(高技能+高素質)的加工中心操作工是保證模具制造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基本,在企業內能起到技術引領作用。
1、加工中心操作工層次
結合工作內容和發展階段,可將加工中心操作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。(1)操作型人才:勝任加工中心的機床操作,能看懂加工程序。(2)編程型人才:在層次(1)的基礎上,勝任三軸加工中心的自動編程。(3)全能型人才:熟悉加工中心操作技巧和編程方法,能進行加工工藝優化,勝任零件質量控制和現場管理等工作,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,該階段需要3~5年的工作經驗。(4)高端型人才:勝任五軸(或車銑復合)加工中心的使用要求(尤其是編程能力)。(5)復合型人才:在層次(3)或(4)的基礎上,懂得數控系統,勝任數控機床的維護和檢修。上述5種類型人才的技能難度按序遞增,培養難度越來越大,成長周期也越來越長。高質量的加工中心操作工除了應具備上述的專業能力外,還需要具備工匠精神、創新能力、自我評價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。
2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基礎作用
從企業調研結果看,絕大多數加工中心操作工都曾在職業院校學習過數控加工技術,不過在學校的學習和實踐無論是時間還是程度一般都有限。原因是職業院校購置加工中心的設備數量有限;另外開設“加工中心”專業的不多,開設“數控技術”類專業的實訓都是以數控銑、數控車練習,針對性不強。盡管很多學生對加工中心相關工作表現很高的學習興致,但客觀上沒有平臺,缺乏機制,也缺乏引導,學生學不到精髓。
3、崗位成才是關鍵
職業院校是學基礎知識和“再充電”的地方,崗位成才更關鍵,對“初級”進行良好引導,對“中級”持續推動發展,幫助“高級”化解“高原現象”等。
強化不同階段的崗位培養措施,細化師徒制的管理工作,對于企業內的師徒制,首先應建立師傅任職資格制度,師傅可以是企業內的,也可以外聘,但無論如何,選擇師傅的標準不能低;并從政策上為帶徒弟的師傅,特別是帶出優秀徒弟提供安全保障;其次對學徒進行定期考核,有利于促進師徒雙方的積極性;再是要保證學徒師從多人(至少3人):盡管專業或崗位相同,但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特點或長處,經過幾位師傅的熏陶,學徒的綜合能力更強。通過崗位輪換等措施,促進人才發展。根據技能人才成長規律,在一個崗位工作幾年以后,應以工作的相似性為主要原則,適當調換崗位,拓展職業發展空間,促進復合型加工中心操作工人才的成長。隨著經驗的累積和技能的熟練,從業者對相關工作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;若再適時地調整崗位,不但會讓員工感覺有進一步學習、發展的空間,也會讓原有的技能和經驗遷移,在新環境中發揮作用,使個性化知識的橫向聯系和比較更具體、更緊密,成就感會隨之上升,“愛崗敬業”精神和對企業的忠誠度會潛移默化的增加。圍繞加工中心的工作通常需要2~3人合作完成,分工是必要的,但相關人員應有團隊意識,各有所長又能互補,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工作的開展。